深紫外線UVC滅菌機制

深紫外線UVC可以用於滅菌,已經為大眾所熟知,然而要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及醫療環境中,就先要分析A. UVC光源與分佈,B. 細菌病毒對UV吸收範圍,以及C. 滅菌效果的確認。

 

A.     紫外線UV照度、劑量、與劑量分佈

紫外線UV照度是紫外線的基本性質,其單位是瓦特/平方公尺(Watt/m2),也就是在單位面積上有多少光通量落在上面的概念。

而劑量是照度乘上照射的時間,單位是焦耳/平方公尺 (J/m2, Watt x sec/ m2)也就是在單位面積上有多少光能量落在上面的概念。

這可以用下雨做比方:

照度就相當於時雨量,譬如下大雨,表示時雨量就高;下小雨,時雨量就低;沒下雨,時雨量就是零。

劑量就相當於總雨量,也就是單位面積上落下的雨量,是時雨量乘上小時數。

而劑量分佈是在不同位置的劑量狀態,例如台北下大雨,時雨量100mm/m2.hr,下了10小時,總雨量是1000mm/m2 ;台中下小雨,時雨量30mm/m2.hr,下了5小時,總雨量是150mm/m2

而滅菌的機制,主要決定在劑量。

 

B.     細菌病毒對UV吸收範圍

 細菌病毒對於UV光,並不是全部都可以吸收的,科學家為了瞭解細菌病毒對於UV光吸收情況,以決定哪個波長範圍的UV光,可以達到最佳滅菌效果,做了相對的實驗。

UV absorbance

上圖是以發出254nm的汞燈做為基準,觀察在215-300nm波長的UVC,病毒細菌的DNA吸收情況,可以看到兩段光波(波長在220-240nm以及250-280 nm)都有比254nm好的吸收效果。

然而在220-240 nm段,光源的取得有難度,例如在汞燈中參入其他氣體,以改變發光波長,造成生產成本上昇;同時,在UV LED部分也無法在經濟條件下,生產符合這段UV的產品。

因此,業界對於UVC LED產品的開發,基本上以260-280nm,做為主要波段開發目標。

 

C.     滅菌效果的確認

 不同的病毒細菌,對於深紫外線的劑量耐受度也不同。

 UV Dose Requirement


上表列出了部分病毒細菌對於深紫外線(UVC)劑量,可以達到的滅菌效果。

以其中常見的Escherichia coli 大腸桿菌 (E. Coli)為例,當劑量達到1.5 mJ/cm2,滅菌率可達90%;當劑量達到5.6 mJ/cm2,滅菌率可達99.99%

由上表也可以歸納出,當劑量以1234倍數增加時,滅菌率可以以19293949的趨勢增加。

一般在考慮滅菌效果時,通常會以LOG 3,做為基本標準;而以LOG 5,做為高級標準。

 

 

 


提高UVC照度的PTFE塗層